01
《少年包青天1》中,有个包拯智破高丽皇子被杀的案子。
讲了一个足以让韩国人瞬间高潮的神话:
说,韩国人的老祖宗高丽国摇身一变,成为一个强大的恶邻,令大宋头疼不已。
八贤王为了调停宋朝与高丽的矛盾,一起对付辽国,和高丽搞起了联姻。
高丽国王将外甥女嫁给了宋仁宗。
当高丽的护嫁使团来到包拯老家庐州时,辽国派潜伏庐州多年的奸细沈浪暗杀了高丽太子,企图挑起宋朝与高丽战争。
果然,太子一死,高丽人毛了,放下狠话:宋朝必须迅速查出真凶,否则就出兵干你。
包拯查了很久,非但真凶没找到,反而高丽七皇子也被沈良送了盒饭。
展开剩余93%高丽朴将军直接率三千精兵,攻入庐州城,庐州百姓危在旦夕。
关键时刻,包拯查明了真相,粉碎了辽国阴谋,宋朝与高丽冰释前嫌。
这个案子还是很精彩的。
但劝你不要太认真,因为导演的历史地理水平,简直不忍目睹。
别的就不说了,庐州在哪?在今天的安徽合肥,黄河以南500里。
高丽要是能从东北一路杀到合肥,别说大宋没脸见人,契丹人也干脆找块豆腐撞死去得了。
02
高丽是个啥玩意?
公元前1120年,商朝灭亡后,箕子(纣王叔叔)逃到往朝鲜建立箕子朝鲜,与辰国共同瓜分了朝鲜半岛。
箕子朝鲜建立后,就成为了西周藩属国。
自此之后,甭管中国王朝怎么变,势力弱小的朝鲜,基本都很识相地选择成为中国小弟。
别看朝鲜穷乡僻壤,地小人少,事却特别多,长期处于对峙割据状态。
一直到唐朝时期,新罗在老大哥唐朝的帮助下干掉了百济和高句丽,首次完成了基本统一。
唐朝末年,大唐王朝天下大乱,新罗的统治也土崩瓦解,起义频发,豪强四起。
经过一轮又一轮厮杀,基本形成新罗、后百济、后高句丽(即泰封)三足鼎立局面。
后梁贞明四年(918年),泰封国权臣王建将国王弓裔拉下马,篡位称王。
王建以高句丽继承者自居,打出收复大同江以北高句丽故地的旗号,制订“操鸡搏鸭”【继承新罗(鸡林)领土,将疆域向北扩张到鸭绿江】计划,将国号改为高丽。
高丽王朝由此而来。
【少年包青天里的高丽指的就是这个王氏高丽,导演张冠李戴,将国王的姓搞成了李氏朝鲜的李,但不管姓啥,朝鲜只有国王,没有皇帝,皇子是无稽之谈,给他个胆也不敢乱叫】
高丽开国之君王建
03
王建立国后,为了在三国争霸中脱颖而出,开始积极寻找外援。
外援在哪?
在中国!
有两个选择,一个是后梁,一个是契丹。
王建很想选距离自己最近的契丹,可他的死敌后百济先他一步投靠了契丹人。
后梁成为王建的首选。
龙德三年(923年),王建派出使臣前往开封,出使后梁,希望建立外交关系。
可后梁这会被李存勖打得就剩半口气了,哪顾得上遥远的高丽?
再加上契丹人太厉害,王建也不敢过份得罪契丹人,只能两头卖好,双线发展,与契丹使节来往。
后唐天成元年(926年),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,扶立东丹国,压服女真人,契丹势力已经蔓及朝鲜,这严重损害了王建的北进战略计划。
而且契丹人曾借出使后百济,提出一个与后百济夹击高丽的计划。
风声走露后,高丽与契丹关系急剧恶化。
王建急需后唐支持,钳制契丹,完成统一。
他连忙派人出使后唐,大哥,我们一起对付契丹人吧。
李嗣源一看,还有这好事?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,必须接受高丽人的橄榄枝。
长兴四年(933年),李嗣源派王琼、杨昭业出使高丽,颁发圣旨(“永为唐臣,世服王爵,往践厥位,汝惟钦哉”),册封王建为王。
王建投桃报李,改用后唐年号,正式成为后唐藩属国。
04
在后唐的牵制下,王建终于可以暂时不理契丹的威胁,趁机加快统一脚步。
清泰二年(935年),王建兼并新罗;
清泰三年(936年),王建灭亡后百济,完成了统一。
正当王建腾出手准备跟契丹人翻脸时,后唐发生惊天大变,石敬瑭篡唐建晋。
更恶心的是,石敬瑭为了称帝,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,当起了契丹的儿皇帝。
这下糟了,高丽失去后援,要独立对抗契丹。
更致命的是,幽云十六州落入辽国之手后,高丽与中原王朝联系要道被隔空阻拦。
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,王建不可能放弃北进计划,只能硬着头皮和契丹死扛。
天福七年(942年),出事了,王建将辽国使团流放海岛,耶律德光赠送给他的50匹骆驼也被直接饿死在开京万夫桥下。
高丽和契丹彻底撕破脸皮,断绝往来。
王建一不做二不休,派人联系石敬瑭,以高丽要为渤海报仇,请后晋出兵,两面夹击辽国。
啥,你要打我爸爸?这不闹吗。
石敬瑭压根就不理。
石敬瑭
没了后晋支持,王建彻底焉了。
天福八年(943年),王建抑郁而终,临终前他留下遗嘱,称辽国是为“禽兽之国”,后世子孙不得效仿契丹文化。
王建死后,高丽继承了王建北进政策,厉兵秣马,组织三十万“光军”,防备辽国。
但也仅此而已,高丽实力有限,只能采取守势。
而且,耶律德光可不是好惹的,打得高丽人叫苦不迭。
搞笑的是,这时后晋末帝石重贵派人联系高丽,一起攻打辽国。
这把高丽人都给整不会了,早干嘛去了,你小子根本就靠不住啊。
自此之后,高丽人制定外交国策,坚决不和契丹人妥协,但也不能轻易招惹他;中原王朝可以倚为外援,但要我出兵,得掂量掂量。
这个国策一直延续到了宋朝。
05
建隆三年(962年),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建宋的第三个年头,高丽就派使臣来到开封拜码头,商量合作事宜,两国正式开始使节往来。
高丽人的好意赵匡胤心领了,但他忙着收拾南方诸国,并没有和契丹人动武的打算,对高丽人热度有限,随便给点东西,收下这个小弟,然后就打发上路。
等宋太宗继位后,一门心思和契丹人掐架,收复幽云十六州,高丽人成为大宋最好的合作对象。
宋太宗立像
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,宋太宗枕戈担待,准备灭掉北汉,北伐辽国。
大军出动前,他派张洎出使高丽,告诉高丽人,我大宋马上要打契丹人了,不要你们出兵,你们看着就好了。
宋太宗信心爆棚,以为拿下幽云十六州有如探囊取物。
结果,有多大脸现多大丑。
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七月,高粱河之战,宋军惨败,宋太宗狼狈而逃。
这时,他想起了高丽人,派人出使,诏令高丽下次北伐出兵配合。
正好高丽国政局动荡,景宗王伷禅位给了成宗王治,根本抽不出身。
雍熙三年(986年)正月,宋太宗再次发动北伐,这次他长教训了,派监察御史韩国华带着国书出使高丽,强烈要求高丽出兵夹击辽国。
神仙打架,凡人遭殃,高丽人哪敢掺和。
可宋朝态度强烈,不答应又会得罪宋朝,左右为难的高丽只好允诺会出兵两万五千人助阵。
实际上,高丽一直在拖延,光喊口号,动静半点没有,一兵一卒都没有动身。
七月,宋军再次惨败。
自此之后,宋朝逐渐实行守内虚外政策,收复幽云十六州计划基本泡汤,对高丽热度不再。
淳化四年(993年),辽圣宗抽出手对付高丽。
契丹大军一出动,高丽人顶不住了,派元郁出使宋朝,搬救兵,大哥,契丹人太坏了,你得帮我。
可此时的宋太宗再也不敢轻举乱动,直接委婉地拒绝了高丽人的请求。
王治被迫派徐熙与辽国议和,称臣纳贡,并且答应宋朝断交。
06
景德元年(1004年),宋辽达成澶渊之盟,两国成为兄弟之国,互不干涉。
从此,宋真宗对高丽人爱搭不理,有事别找我,我和契丹人是兄弟,他才是你大哥。
宋真宗坐像
大中祥符三年(1010年),辽圣宗亲征高丽,辽丽战火重燃。
辽军一度打得显宗王询南逃,可因为战线太长,战事陷入僵局。
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高丽再次遣使向宋朝求援。
宋真宗不为所动,断然拒绝,压根就不想因为高丽人得罪契丹人。
高丽人心里哇凉哇凉的,这个大哥不顶用啊。
天禧三年(1019年),高丽人奇迹般击败辽军,胜利结束辽丽战争,度过亡国之危。
乾兴元年(1022年),王询被辽圣宗册封为高丽国王,高丽成为辽国藩属国。
宋仁宗继位后,继承了老爹畏辽如虎的毛病,处理与高丽关系束手束脚,战战兢兢。
庆历二年(1042),宋朝先被李元昊打得大败,被迫承认西夏立国,而后又被契丹人狠敲竹杠,达成丧权辱国的庆历增币。
宋朝外部威胁空前严重,贾昌朝、富弼等人又提出联丽制辽。
宋仁宗又厚着脸皮派人联络高丽。
还没出结果呢,大宋朝臣害怕结交高丽会惹怒契丹人,赶紧叫停。
高丽人一看,既然你自己都这么怂,大宋如那还有什么好说的。
高丽直接与宋朝断绝来往二十多年。
07
一直到宋神宗继位后,他不甘心过这么憋屈的日子,大胆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,又对幽云十六州产生了幻想,联丽制辽再次老调重弹。
熙宁二年(1069年),宋神宗派人出使高丽。
宋神宗坐像
两年后,高丽文宗王徽派使臣金悌向宋朝朝贡,两国时隔多年,恢复联系。
但是,高丽人已经吸取了教训,认你当大哥可以,和你一起对付辽国,省省吧,我们玩不起。
而且,此时宋朝党争剧烈,联丽制辽是新党提出来的,旧党本着凡是新党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的原则,强烈反对与高丽走得太近。
比如,苏轼、苏辙兄弟俩就认为高丽人频繁朝贡,只会劳民伤财【宋朝和高丽是宗藩关系,小弟朝贡大哥,宋朝要给丰厚的回赐】,对大宋没有半点好处。
种种原因下,宋朝和高丽始终没有达成进一步的合作。
等到女真人崛起了,高丽对宋朝的重要性再次下降。
宋徽宗也对高丽人失去了热情,作死般的选择了联金抗辽。
宣和七年(1125年)二月,女真人一举灭亡辽国,随即,女真人兵锋南指,南下攻打宋朝。
女真人太猛了,高丽被吓坏了,仁宗王楷权衡利弊,决定向金称臣。
靖康元年(1126年),在金军猛烈进攻下,宋钦宗死马当做活马医,赶紧派人向高丽求援。
高丽很友好地接待了宋朝使臣,但对出兵救宋却闭口不谈。
这会儿救宋,除了把自己搭进去,啥也干不了。
果然,靖康二年(1127年)二月初六日,北宋灭亡。
08
此时的高丽人以为,自己再也不会和宋朝有什么瓜葛了。
没想到,第二年,宋高宗突然派人出使高丽,希望高丽人能借道迎回徽宗、钦宗二圣。
高丽人都傻了,你们认真的吗?
没说的,高丽人直接拒绝了。
建炎四年(1130年),在岳飞、韩世忠等人率领下,宋军屡胜金军。
岳飞画像(右)/中兴四将图
高丽人一看,宋朝好像又有戏了,派人朝贡宋高宗,哥,要不我还是给你做小弟吧。
这次朝贡,高丽人一如既往的恭恭敬敬,可一谈到实际合作,却又保持沉默。
对于高丽来说,南宋离得太远,南宋既产生不了威胁,又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帮助,叫你一声大哥,已经很给面了,想玩联丽制金,还是别闹了。
绍兴五年(1135年),高丽发生内乱,王楷紧急向金国求援。
这时,南宋驻高丽大使吴敦礼找到王楷,吹了个牛皮,我大宋可出兵十万助你平叛。
王楷一翻白眼,你可真会画大饼。
他直接很有礼貌地回复道:“今特遣使问助兵可否,虽上感大朝字小之意,但理有不便,难以承当,况海洋万里,险不可测,天兵东下,恐非便宜,所下指挥,乞行追寝。”
高丽人又不傻,南宋自己都自身难保,又怎么可能渡海万里来帮自己。
王楷的大实话深深刺痛了宋高宗的自尊心,他直觉地以为高丽人成了金国走狗。
绍兴六年(1136年),高丽派人朝贡时,宋高宗直接下令不许进京,只让明州地方官员接待。
自此之后,南宋与高丽官方往来正式结束。
绍兴十一年(1141年),南宋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,金国册封宋高宗为帝,南宋实际成为金国藩属国。
高丽人一看南宋这德性,彻底投入金国怀抱。
绍兴十二年(1142年),金熙宗派完颜宗礼出使高丽,册封王楷为高丽国王,高丽正式成为金国藩属国。
高丽再也不用给南宋任何面子:你我都是狗,地位差不多,凭什么给你好脸色?
乾道九年(1173年),南宋派商人徐德荣以非官方形式出使高丽,可高丽根本就没什么回应。
至此,高丽与宋朝彻底断绝来往。
宋朝在高丽人面前做的两百多年天朝上国的美梦彻底破灭......
PS:
朝鲜半岛古代主要政权:
箕子朝鲜、辰国(公元前1120年—公元前194年)
卫满朝鲜和辰国(公元前194年—公元前107年)
马韩、辰韩、弁韩(公元前108年—313年)
高句丽、百济、新罗(314—668年)
新罗(668年—901年),新罗末年,分为新罗、后百济,泰封
王氏高丽(918年—1392年)
李氏朝鲜(1392年~1910年)
发布于:天津市